×
针尖释能 精准消结——建水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
分享到:
2024-09-09 182次

8月15日,建水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微创介入科李良山教授指导下,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建水县人民医院在该类手术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医院在微创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普某某,男,63岁,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3月余”,前往建水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2023年11月16日,患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肺小细胞肺癌,肺部瘤体27mmX17mm,同侧肺叶多个实性结节。经全身筛查,临床分期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由于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年龄较大,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患者及家属均不考虑手术治疗,遂接受全身静脉化疗。

在6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复查显示肺部病灶较之前缩小,瘤体缩小至12mm×6mm,其他肺部结节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后,病灶无明显变化。经过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专家团队决定采用“CT引导下经皮左上肺前段肺结节穿刺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术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旭明主任带领李良山教授、沈瑛主任医师、张家庆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团队仔细调阅患者胸部影像资料。8月15日,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针穿刺到达病灶,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消融完毕即刻CT评估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并超出病灶周边至少10mm,未见血气胸及肺内出血表现。术后第二天复查胸部CT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8月18日,患者办理了出院。

医生介绍目前此类射频消融手术在省内呼吸领域为先进技术。对于高危肺结节患者,消融治疗是除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疗以外的新的局部治疗方法。目前消融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引导方式有超声、CT、MR、PET/CT等方式,CT是消融治疗最常用的引导方式。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其方法是将射频消融针经皮肤穿刺到达靶病灶部位,通过射频电流让肿瘤组织的离子高速振动,相互摩擦产生高温,能让肿瘤组织温度迅速升到60-100℃,引起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适应人群广等优点。为不能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式。

肺结节消融治疗的适应症:

1、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2、拒绝行手术切除;

3、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的病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

4、多发磨玻璃结节(先消融主病灶,其他病灶根据发展情况考虑再次消融);

5、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黏连或胸膜腔闭锁;

6、单肺(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肺缺如);

7、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

肺结节消融治疗的禁忌症:

1、血小板<50×109/L者;

2、有严重出血倾向、短期内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酶原时间>18 s,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严重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者;

4、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没有很好控制者,全身感染、高热>38.5 ℃者;

5、严重肝、肾、心、肺、脑功能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

6、恶性胸腔积液控制不佳者;

7、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消融治疗前停用未超过5-7天,贝伐珠单抗末次使用时间间隔未超过1个月;

8、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者;

9、合并其他肿瘤并有广泛转移,预期生存期<6个月者;

10、发作期精神病患者;

11、植入心脏起搏器: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射频消融。